岁末已至,年味愈浓,问及人们过年最期待的事情,“春晚”便是毫无疑问的热门。
日前,一场融合全国各地戏曲剧种的文化盛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戏曲晚会在温州鹿城顺利完成前期录制。来自全国近30个戏曲剧种、70余个院团院校汇集于此,百余位戏曲名家和新生代戏曲传承人、近千名参演人员成功集结,彰显戏曲艺术美美与共的风采,也让“百戏之祖”——南戏再度走进全国视野。
开办33年以来,春节戏曲晚会首次将主场移步地方,让人不禁思考,温州鹿城为什么能?“戏曲春晚”之后,南戏又将如何行稳致远?
“春节戏曲晚会作为央视的金名片,33年来首次走出演播室,选址温州鹿城九山书会,对央视来说是全新探索,也是对温州‘南戏故里’的充分肯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曾伟表示。
“树高千尺不离根,水流万里连着源”。温州能从众多戏曲发源地中脱颖而出,成功吸引“春节戏曲晚会”落地,归根究底,也正是南戏给予的底气。
何为南戏?
“南戏”与“杂剧”“传奇”“花部”并列为四大古典戏曲形式,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永嘉戏曲”等名称,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第一种成熟的戏曲形式。
在温州产生后,南戏像一台播种机,以温州为坐标起点驶向四方,把戏文的种子播在各地,使之发芽、壮大,逐步完成从“地方性”到“全国化”的进程,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昆曲,便是南戏的直接流传形式。
毫不夸张地说,九百年来,南戏以它强大的生命力滋润了中国近三百六十种地方戏曲剧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戏曲之祖”……
这里的历史,有“戏”;这里的风景,也有“戏”。
遍览南戏发展脉络,九山书会作为南宋时期温州鹿城南戏创作与演出的中心,其成员创作的《张协状元》也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作品,有着“戏曲活化石”之称。鹿城也由此找到了挖掘和传承南戏的突破点:2012年开辟南戏博物馆,2021年借助松台山历史文化提升项目对九山书会进行挖掘、梳理,重新恢复“南戏之城”景点。
“古戏台是南戏传承重要的物质载体,所以我们在修建上保留传统舞台基础并吸取了云岩乡鲸头村古戏台的建筑精髓,面阔三开间,后带一过廊及七开间辅房。同时,戏台为单层重檐歇山顶建筑,让来者可以体验一番戏在景中、景融于戏的别样滋味。”鹿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汇聚借鉴宋代传统建筑风格的12座戏台屋顶与浮雕戏台,营造出“戏曲之城”理念,这与总台“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的特色相辅相成,得益于此,2023年中央电视总台“春节戏曲晚会”在九山书会正式鸣锣开场。
润古汲今,赓续南戏,这是戏曲行业内外的期盼,也是温州肩负的使命。因此,即使在戏曲式微的现代,南戏的传承火种也从未在鹿城熄灭。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1997年,温州正式启动南戏新编工程,以“推陈出新”为理念,汇集了张思聪、顾颂恩、施小琴、尤文贵、张烈等名家,重新编演了《荆钗记》《杀狗记》《白兔记》《拜月亭》《洗马桥》《张协状元》等6本古典剧目,以这一震惊中国戏曲界的壮举表达了温州传承和发扬南戏的信心与决心。
发展需要载体。在传承南戏的赛道上,鹿城紧跟步伐。细数这几年,鹿城成功承办首届温州“戏曲寻根”——南戏文化季,持续开展“戏曲进景区”活动,并先后打造江心屿山水戏台、五马历史文化街区古戏台,复原九山书会、建成高明亭等历史文化建筑,从小细节入手“妆点”,让街巷也能“说出”南戏故事,传承南戏于无声。
现如今,九山书会成功成为“春节戏曲晚会”的主会场,也为鹿城正式吹响南戏再出发的号角,随之而来的便是鹿城如何走好南戏“未来”之路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众多戏曲名家的“头脑风暴”。
做好“青春”南戏文章。早年的南戏老少咸宜,到如今不少年轻人不熟悉、不了解南戏,认为这是“爷爷奶奶们喜欢的”,这背后正是戏曲发展的共性问题,而同有百年发展史的粤剧近年来以“跨界融合”之势频频出圈,与热门游戏《原神》合作改编的游戏插曲《神女劈观》在B站播放量突破433万,4K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上映后迅速“破圈”,登顶中国戏曲电影票房榜。粤剧创新创造的“正青春”形象,这背后无一不体现了中国戏曲要关注年轻人,从他们的视角出发,用年轻化的表达方式与青年人共情,激发戏曲传承“青春”活力。南戏亦如此。
做好“时代”南戏文章。南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态,能否激活生命力,除了固有的文化内核,还需要挖掘背后的时代故事,找寻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引发温州人民的情感共鸣。著名戏曲导演杨小青作为首批南戏新编工程的参与者,对此深有感触:“首次接触南戏时,让我感受最深的便是他的烟火气与民间性,所有的故事及人物都各有特色且极具时代质感,这也正是南戏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在传承过程中,一定要以时代为注脚,赋予传统剧本新活力。”杨小青老师基于这一理念参与再创作的《白兔记》成为近二十年来不少剧团搬演的“爆款”,便是最好的佐证。
“后续,希望温州能继续开展南戏新编工程,让更多青年创作力量加入剧本创作,让南戏更好地与时代同频共振,赋予其蓬勃发展的生命力。”杨小青表示。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得主、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则表示:“近年来,我一直在做有关粤剧的个人艺术巡演,希望下一站能来到温州,与温州的‘南戏专家’‘瓯剧名家’等做一个专门的交流沟通,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希望能以粤剧的创新经验给予南戏新的成长思路,挖掘其新的生机和活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未来的鹿城和南戏还将有哪些“惊喜”?答案等待着每一个人来鹿城遇见。
版 式 赵文文
责 编 黄宇慧
审 核 蔡志坚
监 制 郑 克
总监制 金明月